鮮知先贏/算數學 有人真的會頭痛

OFF

【聯合報╱郭錦萍/輯譯】

有人看到數學就頭痛,新的研究發現,這是真的。 (摘自網路)
常有學生說:看到數學就頭痛,也常有老師或家長認為學生這種說法是裝病、找理由。不過最近國外學者發現,有些人真的會出現「數學焦慮症 (mathematics-anxiety)」。
提出數學焦慮症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西部大學的心理系教授Ian Lyons與Sian Beilock,他們表示,生活中可發現,有些人在算數學或如結帳時,要算應該找多少錢等與數字有關的狀況,就會讓這些人覺得緊張,甚至真的感到頭痛。

過往就有些研究指出,排斥感可能導致疼痛感,為了解數學或數字是否也會造成這種感覺,Lyon和Beilock讓參與實驗的學生回答問卷,再篩選分成高數學焦慮和低數學焦慮兩組各14人。他們是以數學焦慮評分表(SMARS)來鑑定受測者的焦慮程度。

受測的兩組接著回答一連串詞彙及數學問題,腦部同時接受核磁共振掃描。掃描機內有燈光提示下一組問題即將開始,並用不同的燈光顏色區分詞彙問題和數學問題,以及問題難易度。

實驗結果顯示,回答簡單的辭彙或數學問題時,兩組表現沒有不同。當問題難度上升時,高焦慮組的表現明顯落後。

從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更發現,回答困難數學問題時,腦後葉、中迴帶皮層與中央溝部分的背部產生大量電波,「面對數學題時,受測者出現了SMARS反應,回答詞彙題時則沒有這類反應。」

而且高焦慮組的SMARS分數愈高(焦慮程度升高),解較難數學題的表現就愈差。特別的是,低焦慮組即使SMARS分數高時,解題能力也沒有明顯降低。

大腦背側腦後葉和中迴帶皮層負責痛覺,實驗結果顯示,高焦慮組只要看到燈光顯示接下來是困難的數學問題,他們腦部的反應就和「身體不舒服」時一樣。

Lyon在研究報告中提到,這次實驗證明,不需要實際經歷焦慮的情境,即使僅是預見焦慮狀況即將發生,身體也會產生痛覺反應。也就是,腦部的痛感路徑,能被跟實際疼痛無關的事件觸發。資料來源/PLOS ONE

全文網址: 鮮知先贏/算數學 有人真的會頭痛 – 新聞中的科學 – 文教要聞 – udn校園博覽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27517#ixzz2DymiQpBe
Power By udn.com

資料來源: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3&f_SUB_ID=1219&f_ART_ID=427517